51 腓立比书背景注释

51 腓立比书背景注释

腓立比书

导论

作者 大部分新约学者都接受保罗为腓立比书的作者。

合一性 有些学者将腓立比书分成几个单位。当年派使者送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保罗比较可能送出一封较长的信,而非几封短信,除非有人刚好为其他的事要到腓立比去。不过,腓立比书的分开并非绝无可能;古时也常派人送短信,而保罗与腓立比人一直保持密切的接触。但支持本书是一封信,最主要的理由有二:(1) 主张将本书分开的人必须提出证据,因为凡是搜集的书信,通常每一封信都能够清楚分别出来。(2) 倡导分开的论证,皆以近代书信写作法为依据,而没有考虑到古代 * 修辞学和书信的写作法。

结构 第一章谈到保罗和腓立比人一同为 * 福音努力(运用古代友谊书信的题材)。第二章提出当效法的榜样(其中包含他写的推荐信)。第三章为 * 离题的话(古代信件中经常出现)。第四章回到书信的主旨(表达感谢,同时避免让人误会他们之间存着古代 * 庇护人与 * 受庇护人的关系)。

背景状况 保罗说明,腓立比书的目的是向他们致谢(四1020);而因这封信是在监狱里写的(可能在罗马),他也想和他们谈其他的问题,包括警告他们 * 教会未来可能受到进一步的逼迫,以及劝勉他们要同心服事。腓立比教会(可能是由几个家庭教会组成)十分爱保罗,不过其中的成员彼此有隔阂;因此书信中反复劝他们要同心合一(一27,二214)、互相服事(二311)。他们的分争,至少有一部分是因两位保罗的同工而引起,可能是不同家庭教会的领袖(四23)。如果反对保罗的势力一直存在,这些人就可能是主张割礼的犹太基督徒,而保罗认为他们已经到了腓立比(三221)。

俯瞰腓立比的遗迹


注释书 最有用的注释书为:Fred B. Craddock, Philippians, Interpretation (Atlanta: John Knox, 1985);以及 Gerald F. Hawthorne, Philippians, WBC 43 (Waco, Tex.: Word, 1983)。另外,Ralph P. Martin, Epistle of Paul to the Philippians, rev. ed. (Grand Rapids, Mich.: Eerdmans, 1988) F. F. Bruce, Philippians, NIBC (Peabody, Mass.: Hendrickson, 1989) 也很有用。


古代公共浴场内的厕所



腓立比的吕底亚教堂

12
前言

1 无论在犹太人或希腊罗马人当中,「仆人」都不是卑贱的头衔(先知被称为「神的仆人」;皇帝或高官的奴隶相当有权势,远超过自由人)。有关「监督」和「执事」,参:提摩太前书三18的注释,在那里这两个名词也同时出现。

2 保罗在此将古代一般的问候形式赋予基督教的色彩(参:罗一7的注释)。

311
  为腓立比人感谢神

  在古代书信中,感恩是很平常的;保罗特别喜欢感恩,在给教会的书信中,只有加拉太书没有感恩的话,而理由很明显。

34 犹太用语有时将祷告和在神面前「记念」、「想念」相连(如:罗一9);保罗可能是指,他平时为腓立比祷告的时候就向神感恩(参:腓四6)。

5 译为「参与」(NASB)或「同伴」(NIV)的词,在商业上是指在金钱上「共同有份」(参 NRSV)。在此则包括腓立比人曾提供金钱上的帮助(四1020)。

6 「基督耶稣的日子」是应用 * 旧约「主的日子」一词,因而显然认定基督是神。保罗对他们必蒙保守的信心,是基于一章57节。

7 友谊的书信常会提到渴望见到朋友。保罗身系囚牢,又在打官司,自然会用到法庭词汇:「辩明」与「证实」,或伸冤、免罪。

8 古代常呼求神祇来作见证,认为神祇能知情;在这样的情况下说谎,会遭致神祇的忿怒。

911 哲学家也会像保罗在这里一样,强调必须分辨何为善、何为恶。有关「公义」的源头(11节),请参三章9节的注释。

1226
困境的益处

  希腊哲人常宣称,无论下监或死亡都无关紧要,惟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态度。保罗对这个看法部分赞成,但理由则完全不同:在神的掌管下,困境会为祂带来荣耀(一1214,犹太人和 * 旧约都持此信念),而向耶稣专一效忠,乃是最重要的事(一2123)。书信就像演讲一样,通常有一段 * 叙事,说明写作的情境,或让读者明白最近的消息。

12 * 斯多亚哲学家主张,坐监和死亡一样,并不是坏事。有关「进展」(NASBTEV),参:加拉太书一14的注释,不过腓立比书一12的思想(与一25不同)更自然让人连想到军队「前进」(NIV)的比方,而较不像学者的进步。

13 有些注释家建议,此处的「皇宫」或「御营军」可能是指省长的住所,如保罗在该撒利亚被囚的所在(徒二十三35);保罗经常遭囚禁(林后十一23),倘若他在亚西亚或叙利亚-巴勒斯坦被囚,便可以说明为何在歌罗西书四1015会有这么多人帮助他。还有些人认为,「该撒的家」(四22)当按字面解,因此这里的「御营军」就是指他被囚于罗马,被「御营军」看守(NASB),就如使徒行传二十八16;罗马是整个帝国的中心,吸引许多人前往,因此歌罗西书四1015便有如此多的传道人。意大利不可以有军队,但是御营军约有一万三千至一万四千名自由的意大利士兵,他们是皇帝精选的护卫,由御营军的总指挥统领。这些人被视为皇帝的 * 受庇护者(因此算他家里的人),享有罗马军队最高的薪资,以保证他们的忠诚;他们效忠的另一理由为,他们的统领按法律绝对不能担任皇帝(可以作武官,但不能作议员)。

腓立比的商店、广场及卫城


1418 犹太教师容许人存不纯洁的动机来事奉神,认为好过不事奉祂。然而他们一致坚持,凡是利用 * 律法只为自己图利的人,不会有份于来世。

19 「拯救」(KJV)常意味着身体的「脱释」,有时是指出监,此处应当是这个意思。腓立比的公民是罗马公民(参三20的注释),因此享有一些法律的保护。但是保罗身为罗马公民,在法庭以基督徒的身分受审,他的判决将成为法律的判例,也会影响腓立比人的法律地位,因此他们对他官司的关心,可能理由不单只有一项。

2023 哲学家常主张,死亡是中性的,并不是坏事;它或是让灵魂消灭,或是使灵魂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。保罗则认为它是坏事(林前十五26),但也认为它可以让人不再受牵扯,得以专一追求基督。大部分巴勒斯坦犹太人强调,义人的身体将来会 * 复活,同时也相信,义人死后的灵魂已经在天上与神同在;保罗和他们的看法相同。许多希腊罗马作者表示乐意藉死亡来脱离苦难;* 旧约作者通常不采这种立场(诗三十9),可是有些人在极沮丧之时,也会有同样的想法(王上十九4),甚至认为自己没有生在世上还好一些(伯三119;耶十五10,二十1418)。

2426 保罗存活在世可以帮助他们,因为他将继续教导,也可能因为他成了法律的判例:参一章19节的注释。尼罗对法律问题并不关心,主后六十二年他释放了犹太人质,就是省长腓力斯从前送去给他的。保罗也大约于那段时间获释(参:徒二十八3031的注释)。

2730
因盼望而坚忍
27 「注意你们的行为」是用希腊方式讲公民在自由国度内的举止(参三20),犹太人则用这类说法表明他们的百姓遵行神的 * 律法(如在徒二十三1)。有关运动员的比方(此处希腊用语显然包含这个意思,KJV NASB 译为「一同奋斗」),参:腓立比书一30的注释。

28 保罗此处提出的把握,意指 * 旧约和犹太人的盼望,即在末时神会毁灭祂子民的仇敌,为他们伸冤,并拯救他们。

29 虽然犹太人会尽可能避免受逼迫,但是他们非常推崇那些因顺服神宁可牺牲性命的殉道者。(一个人公开的态度〔如:称赞从前的英雄等〕和私下的态度〔如在日常生活中为个人的信念付出代价〕之间,可能会有差异。然而保罗每一天都面对个人的抉择,他以自己的生命作了委身殉道的典范。)保罗认为,为主受苦是一项特权(参:徒五41,类似的概念)。这里也可能欲以受苦的思想暗示末世已近(如犹太人的思想)。

30 保罗就像许多希腊道德家一样,把古代运动员的竞争用语(「竞赛」或「冲突」,KJVNASB)拿来形容看重道德之人的生活。此处的问题是逼迫;有关腓立比人和保罗的命运息息相关的说明,参一章19节的注释。

111
作像基督的仆人

  保罗继续一章2730节的劝勉,鼓励他们合一(一27),不怕逼迫,因为殉道必有奖赏(一28,二911;参三2021)。古代的道德作家常举出榜样来证明自己的教训,保罗在此举耶稣(二511)、他本人(二1718)、提摩太(二1924)和以巴弗提(二2530)为例。二章611节和三章2021节有相仿之处,显示保罗在此要信徒效法基督榜样的程度。(学者大半认为腓二611是在保罗写此信之前就有的诗歌,其根据为本段的结构与用词。有人指出这首诗歌的各项特色,揣测可能出于保罗之手。希腊作者常引用希腊诗句点缀作品,保罗若引用早期基督教诗歌也是可能的,不过这一点无法证实。)

14 保罗借用希腊和谐演说常用的字汇,就是鼓吹听众和谐、团结的演讲。

56 有些学者认为,基督有「神的形状(form)」,是隐指亚当原来按神的形像(image)而造(创一26)。亚当是人想要成为神(创三5),而耶稣则本是神,却放弃祂所当拥有的荣耀。

  更符合此处的一个讲法,是犹太典籍对神之智慧的描述,认为祂是神完美的原初形像(此处「形状」的意思,「角色」的成分可能多于「形像」;参二章7b 节,「奴仆的形状」,不过这个词组和二章7c 节的「样式(likeness)」平行)。

7 以赛亚书五十三章的「仆人」也是「倾倒」或「倒空」自己,不过并非指道成肉身,而是指死亡(赛五十三12;参:腓二8)。不过,保罗用了一个很特殊的字讲「奴隶」(参 NRSV),和 * 七十士译本以赛亚书所用的不同。

8 犹太教的殉道故事大大夸赞顺服至死。钉十字架被视为最羞辱的处死方式,只用于非罗马人的人犯,或是奴隶,或是阶级最低的自由人。

9 有些注释家从这一节的用词,看出是隐指以赛亚书五十二13所讲的高升。但那一节极有可能是指受苦,而不在讲荣耀(五十二14~五十三11),如此一来,保罗在这里或许不是指那一节,否则便是把神所成就的高升,与耶稣在人间所受的痛苦作一对比。

1011 以赛亚书四十五23(「万膝要跪拜……万口要宣扬」)是指最终万国都将向神降服;保罗把这节经文用在耶稣身上(且第11节又用了* 旧约神的头衔:「主」),是非常传神的描述。「在天上」的可能包括天使,就是那些治理外邦国度的背叛天使(见:弗一1923的注释)。

  希腊人敬拜在天上、地下、海里和地底下的神祇;传统的希腊神话也将死人如影子般的灵魂置于地底下。保罗宣称,无论生灵可分为几类,他们全都会承认基督的主权,因为祂远超他们之上。在统治者或神明面前,人通常会下跪。

1216
合宜的生活

  保罗在此段中继续劝听众要合一(二111)。

1213 书信常用来代表一个人在场,因此保罗藉腓立比书恳求读者听他的教训,彷佛他就在他们当中一样。他们只要能一同坚持到底(参一2728),便能保守最后的「得救」。如此顺服的奖赏,可以从它与二章89节耶稣的顺服平行见其暗示。他们因神所加添的能力便能顺服,这样的教导在基督教之前的文字中完全找不到,只有 * 旧约曾提到有关 * 圣灵的教导;参:加拉太书二1920的注释。

14 「抱怨」和「争论」(NASB)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特色,遭到旧约的斥责;参:哥林多前书十910的注释。

15 犹太文献常将义人比作黑暗世界中的「光」;尤其参:但以理书十二3(保罗在此所用的词,是特别指天空的星体,反映出某一形像的亮光,就像但以理书的用法)。

16 「基督的日子」是仿效旧约「主的日子」的说法(参一6的注释)。

1724
保罗和提摩太的榜样
  保罗继续举例,来作仆人生活的榜样。

1718 古代宗教一般会向神祇浇奠,经常是用酒,不过有时也会用水,或其他饮料。保罗被倾倒出来(参二7),彷佛是向真神献上的「浇奠之祭」,就是为他们所献的甘心祭,与他们自己的祭同时献上。

1921 希腊哲人与 * 旧约先知常埋怨说,愿意走正路的人何等之少。保罗提供了许多「推荐书信〔或段落〕」,这是古代常用的写作形式(参:罗十六12),而他将提摩太,就是他的特使,放在等同于他自己的地位,这无疑是最强力的推荐。

22 使者代表差遣之人,应当受到与差遣者相同的礼遇(如:撒下十九3738)。教师与 * 门徒之间常发展出亲密的关系,甚至用「父」「子」来描述。

23 当时传递消息相当困难,只能经由使者带去,而一年里面有好些时段,天候对旅行十分不利(参二30)。因此保罗希望等到他的审判有了定论,才差人送消息。

24 书信有时可代表写信之人在场,不过也常会宣告他即将来到。

2530
以巴弗提奋不顾身的服事
  以巴弗提是腓立比人的使者,把他们的礼物带给身系囹圄的保罗(四18);把保罗的信带去给他们的,也非他莫属。旅行常有危险,而且十分艰辛,尤其是晚秋和早春的海路;这些状况会降低人对当时诸多疾病的抵抗力(2627节)。「以巴弗提」是很常见的名字,因此看不出他的出身,但从上下文推敲,他应当来自腓立比。

  异教徒会向神祇求医治(尤其是某些与医治相关的神祇,最出名的是亚克里比阿);犹太人向真神祈祷,称颂祂是医治身体的神,也能赦免人的罪。犹太人求医治的祷告有时被称为求「怜悯」的祷告。「冒险」(「在冒他性命的危险」一语中,30节)也常用来指赌博,有时学者注意到,赌徒会用以巴弗提一词来祈求维纳斯,即赌博女神;保罗或许是用他朋友的名字来作双关语。虽然神在圣经里经常医治那些向祂祷告的人,但祂的作为却不能视为理所当然;有些最忠诚的神仆也是患病而死(王下十三14;参:王上一1,十四4)。

116
义并非来自人的行为
  三章1节至四章1节的这一段显然是 * 离题之言。有几位学者认为,这是保罗的另一封信,被人不经意插入腓立比书,或是此书信乃是几封保罗给腓立比人的信放在一起而成。但是在古代的演说与写作中,离题是很平常的,而这一段很可能只是这样的离题。而它与本信其余内容在文字上的关联,也可巩固这是同一封信的看法。

1 译为「最后」的这个词,有时是指一封信的末尾(参:「总结来说」,TEV),但是也常用作信内转换话题的用语。

2 此处的反对者不是犹太的逼迫者,这批人不太可能在腓立比,因为当地的犹太群体很小。他们可能是旅行的犹太基督徒教师,就像和保罗在加拉太起冲突的那帮人一样,他们想要叫 * 外邦人受割礼。这批人是否已经来到腓立比,或者还在旅行,而保罗只是先行提出警告:他们有可能到那里。我们并不清楚。

  * 犬儒派哲学家一般被人称作「狗」,但是从保罗在这段所驳斥的错误看来,他显然不是在指这些哲学家;这个用法只是显明此一表达轻视的词已相当普及。更贴切的是,在犹太人的教导中,狗是不洁净的,有时在性方面也是不道德的;* 旧约用这个词来称呼一些异教的男妓(申二十三17)。用它来称那些要求人受割礼的敬虔主义者,必定会令他们产生反弹。在古罗马,饲养狗作宠物和看门用的家,也会放置「谨防有狗」的牌子(Petronius Satyricon 29),这无疑增强了保罗这说法的讽刺强度。保罗此处用来讲「割礼」的是另一个字,意思是「切断肢体」(NIVNRSV;参:*LXX 的王上十八28);这个思想在宗教上的含义,请参:加拉太书五12的注释。

3 保罗说,对神而言,真正有意义的是属灵的割礼(申十16,三十6;参:利二十六41;耶四4,九2526)。古代的犹太教通常把 * 圣灵与 * 预言相连,因此「在圣灵里敬拜」(NASBNRSV)可能是指历代志上二十五16所描述的那种以灵歌来敬拜的方式;大多数犹太人认为,在他们的时代圣灵不再临到,所以保罗论到 * 教会的这种经历,无疑肯定了* 弥赛亚已经到来,而这种经历是犹太教无法望其项背的。

4 在针砭式(称许与责备)的演说中,德行或恶行清单很常见,在* 叙事体中,这类清单则是针砭式自传的特色。倘若是为了自我辩护,或以自己作为别人合情合理的榜样,那么夸赞自己便是合宜的。保罗声称,按他对手所列的条件来看,他仍然强过他们,如此一来,他把这种自我夸赞变成了对他们的贬抑;职业演说家和作者常用标准的「比较」* 修辞技巧来达到这个目的。

5 德行表通常都会包括出身高贵,或长得美丽,与其他美德并列,诸如行事谨慎或可靠。生来即为犹太人的男子都会在第八天受割礼;保罗提到这项美德,便摒除了* 皈信者能和他竞争的可能性,就是他的对头所召来入教的那些人──在犹太教里面,皈信者的社会地位低于生来即为犹太裔之人。「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」可以指他是出生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,不过这一点并不明确;只是既然他在重生之前为 * 法利赛人,当时显然住在巴勒斯坦(在使徒行传,参二十二3的注释)。法利赛式的敬虔,在别的地方也有例子,不过法利赛人本身似乎只住在巴勒斯坦,而且集中在耶路撒冷一带。他们以极其注意遵行 * 律法出名──这正是他的对头声称他们所在意的事。

6 对律法的「热心」并不一定导致使用暴力,不过这种热心的榜样人物包括非尼哈(民二十五713)等,尤其是马喀比之类的人,而在保罗写这段话后不久,反罗马的战役爆发,参与的犹太爱国主义者自称为「* 热心者(或译:奋锐党)」。保罗以他逼迫基督徒的表现,来定义他在律法上为义,如此便将他对头为律法「热心」的立场,和反对腓立比基督徒之信仰相连。

7 论到他自己、他的读者,甚至他的对头(根据他们的说法)都接受的基督信仰,保罗认为自己在世上的资历完全不值一提,而这些资历正是他的对头最引以为傲的;参:哥林多后书十一1618的注释。「收获」(或「有益」,NIVTEV)和「损失」是商场用语,就像本书信后面其他的用词(四1020);保罗必须将从前的属灵资产全都抛弃,才能跟随基督,而祂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。

8 「粪」(KJV)或「垃圾」(NIVNASBNRSV)一般是指排泄物,或要丢掉的食物,是狗会去享用的(三2)。(古代的讲员很重视讽刺调侃的技巧。)

9 这里就像三章6节一样,问题不在律法,而是因这种义乃是保罗自己的,所以就不足。圣经的诗人和后期 * 死海古卷所载的犹太诗人作品,都描述他们在等候神为自己伸冤或平反,而保罗也同样只能从神得到自己的义。

10 * 旧约中属神的人最大的渴望便是想「认识」祂(出三十三13),而新约所有的子民则都能有这层关系(耶三十一34)。这个词反映出立约的关系(按整体的层面而言),也流露出与神亲密的相交(按个人的层面而言,就是先知们曾有的经历)。但是保罗也将认识基督与分尝祂的苦难和荣耀相连。

11 最终分享基督的 * 复活,将在未来义人复活时实现(犹太人多半都如此相信)。许多犹太人认为,复活之前会有一段受苦的时期,保罗似乎也持此观点(在罗马书八1822很明显,而腓立比书三1011似乎亦反映出这样的看法)。

1213 保罗用运动员的比赛──这是古代道德家常用的比方──来描述自己对三章11节所述未来盼望的努力。希腊罗马的圣人有时承认,他们还未达「完全」的地步,但会说自己是「成熟之人」,是智者,和初学者不同(注释家注意到,* 神秘宗教会描述入教者最高的阶段为「完美」或「成全」,但此处与这种说法关系可能较少,而更接近圣人的用词。)

  「后面的」(NIV,和合本:背后)仍属于保罗所用赛跑的比方;若要得胜,就必须把眼睛盯准在终点在线;希腊的赛跑者通常在直线上跑。

14 每一次赛跑结束时,官员都会派护卫官宣告得奖者之名,并唤他前来接受颁奖(在奥林匹克竞赛中,是棕榈枝)。在保罗的比方中,奖赏是基督在* 复活中全然的彰显(三1011)。

15 长进的哲学家与初学者不同,他们被称为「成熟之人」(NIVNRSV;「完全人」,KJVNASB)。

16 虽然信徒一方面不要向背后看(三13),另一方面还未达完全(三1112),但却要持守自己已经得着的。此处的「生活」可以指「行止」(KJV);也许保罗在此是沿用了三章1214节的赛跑比方,不过并不明显。

17~四1
审判与拯救
  保罗和与他立场相同的教师,认为那能导致他们复活的 * 义完全从基督而来(三911);然而,他的对头就像喜爱粪便的狗一样(三28),正走向灭亡,凡跟随他们的莫不皆然(三1819)。

17 古代的教师常用自己为榜样。(在第二章保罗举了四个榜样,他自己为其中之一,而在三章414节,他又用自己为典范。)

18 公开演讲时,情感的流露被视为是合宜的,但保罗在前面的忿怒(三2),比「流泪」更符合古代的常态。「流着泪」(NIVNRSVTEV)或「拭泪」(KJVNASB)显示他十分爱他的对头。

19 希腊罗马哲学家和非巴勒斯坦的犹太作者(尤其是 * 斐罗),多次责备受情欲辖制的人,经常批评他们说,他们是被自己的「肚腹」(KJVNRSV)或(性欲或食欲的)「胃口」(NASB)管治,不理会永恒的事,更因而瞧不起他们。罗马文化之一便是贪食,而贵族在这方面的行径更常成为讽刺者取笑的题材。不过,被「肚腹」管辖的意思不只是贪吃而已,也常被用来指任何一种对肉体的放纵(参:「身体的欲望」,TEV)。对于那些自以为在为 * 律法热心的人而言,这乃是严重的侮辱;然而保罗已经用自己在三章48节的榜样,「羞辱」了他们的「荣耀」。

20 腓立比是罗马的 * 殖民地,其中的公民自然为罗马公民,享有罗马公民一切的权利与特权,尽管他们并未到过罗马。(并非所有住在腓立比的人都是正式的腓立比公民,但是 * 教会中大部分人都有公民权,尤其是提供聚会场所的屋主,如此一来,当地信主的运动便有较高的地位。)因此,保罗在腓立比的读者非常清楚,身为最高之城的公民、却不住在那里,是什么意思。(「公民权」并不是 KJV 所译的「交谈」〔如 KJV〕。)

  腓立比的许多神祇被称为「救主」,皇帝也有此称号;不过耶稣的这个头衔源自 * 旧约对神的称呼,与巴勒斯坦之外的基督徒日常所处的异教环境截然不同。

21 保罗对 * 复活的看法,包括身体复活在内,但本质却与现今的身体不一样(希腊文化认为身体复活的想法是粗俗的迷信;参:林前十五章的注释)。复活出现在最后的争战之时,那时神将治服祂一切的仇敌,这看法与犹太教相同(亦参:林前十五2528)。

1 腓立比人是保罗的「冠冕」,显示他相当以他们为傲(参三14;帖前二19,和林前九2425的注释)。如果保罗要得着他为他们所下之工夫──即他们的救恩──的奖赏,他们就必须站立得稳,反对保罗的对头,并坚忍到底。冠冕有许多种。英雄会在大众面前加冠,不过这个名词特别用来指运动员所得的花冠;犹太教也用此为比方讲末时的奖赏。

29
同心事奉
  道德作家常把简短、互不相关的道德训勉放在一起。保罗在此也列出一些劝勉,不过其中有共通的主题。

2 「友阿爹」和「循都基」是希腊名字;由于腓立比是罗马的 * 殖民地,她们的希腊名字可能暗示,她们是外邦的商人,就像吕底亚一样(徒十六14;参:徒十六21的注释),不过这只是揣测(有些注释家认为,其中之一即是吕底亚)。她们堪称为保罗的同工,这在腓立比当地可能是被接受的,而在整个帝国的其他地方则不一定;从这个城市的碑文看来,妇女对宗教活动的参与相当积极。

在腓立比教堂内,保罗与吕底亚的彩绘玻璃



3 革利免可能是革利免一书的作者,根据传统,该封书信于第一世纪末从罗马写给哥林多;不过革利免是很普通的罗马名字。「生命册」是 * 旧约的意象,古代犹太教将其进一步发展(如:出三十二3233;但十二1;玛三16* 爱色尼人大马色文件二十19* 禧年书三十六10)。

45 「主已经近了」可以指主第二次临到(三2021),但更可能指主与祂的子民相亲,听他们的呼求(申四7;诗一四五18)。

67 「平安」(7节)可能指内心的平静,不过从上下文在讲合一来看,它也可能是指彼此之间的和睦,就如这个字一般的意思(如希腊罗马的和谐演说中之意)。如果后者是这里的用法,这种和平在「保守」(倘若赋予军事用法含义)心思意念的比方,就令人十分震动。犹太人的祷告(有些是根据民数记六24)常要求神保守祂的子民免受伤害。

8 保罗就像许多作者一样,列出完整的德行清单,包括 arete「完美」(和合本:有美名的)在内,这是希腊德行观最重要的一点。他整个清单都是借用希腊伦理的词汇,不过他所提的没有一点是犹太人或基督徒会反对的。他省略掉一些传统希腊式的美德,如「美丽」与「良善」等,但后者的省略不必视为太过重要,因为这种清单从来无意列尽一切美德。
  希腊与罗马的哲学家再三强调,要反复思量这些美德,而犹太作者不断借用这类词汇,就如保罗所行,以向讲希腊话的犹太读者进行沟通。

9 教师常劝勉学生,要活出他们所学的事,并追随教师所立下的榜样。

1020
保罗的感谢词
  保罗在这一段里没有直接说「谢谢」,但却表达了他的赞赏之意(在腓立比所属的马其顿一带,感谢特别受到重视;据说从前那里有一个人不懂得感恩,结果受到迫害;*Seneca On Benefits 3.6.2)。古代的 * 庇护人对他们的 * 受庇护者很大方,并十分照顾;如果保罗直接言谢,便可能将自己置于下属、倚赖的地位。

10 回复朋友的信,通常在开头会讲到收到朋友来信非常喜乐。

1113 希腊的道德家受到 * 斯多亚思想的影响,会称赞那些在丰裕与贫乏中都能知足的人(* 犬儒派甚至极端到一个地步,为要证明自己在贫乏中仍能知足,故意什么都不拥有。)有话说,智者不需要其他人,只需要他自己,可以完全独立。保罗虽然讲到无论在什么景况中都可以知足(「一切事」都能做,如四13),所用的词汇是斯多亚派和其他哲人常用的,然而他是指为神的缘故坚毅不摇,这是 * 旧约先知、犹太的殉道者,和其他神仆惯有的表现。

  保罗的「丰富」(NASB),从现代的标准来看则十分简陋;工匠比穷人的生活稍好一些,然而与现代西方中产阶级,或与古代的富人相较,仍然远远落后。(「中道」──居于两个极端的中间──是希腊人讨论德行时的要点,尤见于 * 亚里士多德的言论;* 散居之犹太人的伦理教导也出现过。但是保罗从来没有寻求这种中间路线;他就像最佳的希腊哲人一样,在任何状况下都可以自处。因此,他的用词较接近 * 斯多亚派和 * 犬儒派,而不像柏立帕特提〔Peripatetic,亚里士多德派〕。然而,他又不像这类学者只倚赖自己,他的「自足」只因基督而来,祂在他里面工作。)

1416 「分享」(有份,四1415)一词是古代商业文件的用语;这个词可能指一特别专款,是腓立比人在保罗有需要之时特别送来的。「为我的需要」(NASBNRSV)也出现于商业文件,说明某一款项的用途。他用来称「腓立比人」的形式,就希腊文而言很糟,但却是腓立比的罗马公民自称的头衔;由此可见保罗对当地的传统与文化十分注意。

17 「利益」(NASBNRSVTEV),「可以算在你们的帐上」(NIV),直译乃是「果子」(KJV),但因为许多商业交易都是农作物,这乃是自然的延伸说法;保罗相信神会报答腓立比人为他所作的牺牲,并加上利息。

18 「我已经收到了」是收据上最常见的标准用语;保罗用平时的商业词汇来告知接到他们的礼物。但是他也用 * 旧约讲到献祭的词(「香气」──TEV,「蒙悦纳的」),来描述他们在此一宣教事工上的参与,他们是差他之神的合伙人。

腓立比卫城特写



1920 第19节可能如一些注释家所言,是祈愿的祷告(参:帖前三11的注释);另有人则认为它是宣告。无论怎样看,重点都相同:保罗不可能偿还腓立比人,但他相信神可以。虽然古代作者常用财富作为灵性丰裕的比方,如智慧,但从上下文看来,保罗的意思必定为,神会因他们忠于祂的工作而给予奖赏(参:申十五10;箴十九17)。就多数腓立比基督徒的情况而言,基本的生活「需要」乃是真实的(参:林后八12),而不是「设想的」(如今日一些读者的见解)。「在荣耀里」(KJVNASBNRSV)可译为「以荣耀的方式」或「荣耀的丰富」(NIV)。

2123
结语

21 在古代的信件中,问安是很普通的。腓立比大多数的信徒保罗都认识,因此他采用一般性的方式来问候。书信也常包括其他人的问候,因为邮件是靠旅客送达,所以无法经常寄信。

2223 「该撒家中的人」可能指任何在罗马政府工作、直接靠该撒供养的人,包括所有属他的奴仆和 * 自由人;这个头衔常意味着声望颇高。在此它很可能是指御营军(参一13的注释);倘若保罗当时是在罗马,凡是看守他的人(徒二十八1630)都会听到他的教导。

  该撒的奴隶权力也比大部分自由的富人还大;御营军本身享有罗马军队菁英的美誉,常常得到该撒本人的奖赏。保罗的问安必然令他的读者印象深刻:他的囚禁真的已使 * 福音更加广传(一1213)。

 

顶部 上页 | 下页

           
  
旧约 新约 专题 原文